2003年春天,刚从副总理位子上退下来的钱其琛,在北京家中等来了一位特殊客人。
来的人是刚接任外交部长的李肇星,门口警卫员热情招呼:又来看钱副总理了吧?
李肇星进门后恭恭敬敬说了句:钱副总理好!
75岁的钱其琛笑了,说出一句让在场所有人都愣住的话:小李,四个字说错三个,我不是副总理了,还姓钱倒是对的。
这是两人相识26年来,钱其琛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这样纠正李肇星。
01 那个春天的交接
2003年3月18日这天,北京人民大会堂里,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
75岁的钱其琛从国务院副总理的位子上正式退了下来。会议结束,人群散去,钱其琛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在外交战线干了50多年,这个上海嘉定人见惯了大风大浪。
中苏关系正常化他谈了11轮,海湾战争前飞去巴格达劝萨达姆回头,香港澳门回归的每个环节都经他手。当外交部长,当副总理,身上的担子一直没轻过。现在终于能歇歇了。
同一天,李肇星正式接任外交部长。这个山东汉子在外交圈干了30多年,从非洲的大使馆翻译做起,后来当过驻美大使,现在终于接过了恩师手里的接力棒。
李肇星心里清楚得很,没有钱其琛当年的提携,就没有他的今天。
1977年夏天,李肇星刚从肯尼亚回国,分配到外交部新闻司当翻译。那会儿他还是个毛头小伙子,第一次见顶头上司钱其琛,紧张得手心直冒汗。
进门那一刻,李肇星深吸一口气,挺直腰板,恭恭敬敬喊了声:钱司长好!
结果全办公室的人一起哄堂大笑。李肇星当场就懵了,还以为是自己的山东口音闹的笑话。
钱其琛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告诉他外交部的人都叫老钱,让他也跟着大家一起叫就行。
那一年钱其琛49岁,李肇星38岁。从那天起两个人就这么认识了,一晃就是26年。
02 那个让人犯难的称呼
2003年春夏之交,北京的天气刚刚暖和起来。
李肇星开车前往钱其琛在北京西郊的住处,心里盘算着待会儿见了老领导该说点啥。钱其琛退休已经有段时间了,作为接任者,李肇星觉得自己应该去看看。
可越往那边开,李肇星心里越犯嘀咕。
叫啥好呢?这个问题在他脑子里翻来覆去。
叫老钱?这么多年确实一直这么叫,可现在人家刚从副总理位子上退下来,这么叫会不会太不正式了?
叫钱部长?可人家早就不当部长了。
叫钱副总理?这个称呼听起来最稳妥,可人家现在已经退休了啊。
李肇星握着方向盘,这个问题在脑子里转了好几圈。他在外交场合见过那么多大人物,跟各国政要打过那么多交道,可现在去见自己的老领导,居然连称呼都拿不准。
这事儿搁谁身上谁不纠结?
车子很快就到了钱其琛的住处。李肇星下车,整理了一下衣服,往门口走去。
门口的警卫员认出了他,笑着打招呼:李部长好,又来看钱副总理了吧?
李肇星点点头:是啊,来看看他老人家。
心里突然松了口气,对啊,就叫钱副总理吧,警卫员都这么叫,应该没错。
李肇星哪知道,这一个应该没错,待会儿就要引发小插曲。
警卫员带着李肇星往里走。进了院子,穿过走廊,到了客厅门口。李肇星深吸一口气,推门进去。
客厅里,钱其琛正坐在沙发上看报纸。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来,看到是李肇星,脸上露出笑容。
李肇星赶紧上前,标准的外交礼仪,声音洪亮:钱副总理好,我是李肇星啊!
话音刚落,客厅里的空气好像凝固了一秒。
钱其琛放下报纸,看着李肇星,脸上的笑容更深了。他慢条斯理地说:小李,你怎么一两年不见,水平下降这么多?
李肇星愣住了。水平下降?他哪里说错了?
钱其琛接着说:四个字说错三个。我不是副总理了,还姓钱倒是对的。
03 这个玩笑不寻常
李肇星站在那儿,整个人都愣了。
四个字说错三个?哪四个字?哪三个错了?脑子飞快地转了几圈,李肇星才反应过来。钱副总理四个字,除了钱这个姓氏对了,副总理三个字全错了。钱其琛已经退休了,不是副总理了。
可问题是,钱其琛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纠正?
李肇星认识钱其琛26年,从来没见过他这样。
在外交部的时候,钱其琛是出了名的严肃认真。处理公务一丝不苟,跟外国人谈判的时候每个字都要推敲好几遍。就连在办公室跟同事聊天,钱其琛说话也是慢条斯理,每句话都有分量。
有一次李肇星陪钱其琛出访,在飞机上处理公务。李肇星写了份报告,送给钱其琛看。钱其琛拿着笔,一句一句地改,改完之后密密麻麻全是红笔。李肇星当时就想,钱老对工作要求可真严格。
还有一次,李肇星跟钱其琛一起参加联合国的会议,要处理津贴的事。李肇星算错了一笔账,多领了点钱。钱其琛知道后,当场就把脸沉下来了。
他告诉李肇星做事要认真,每一分钱都得算清楚。这话说得不重,但李肇星听得心里直发紧。后来李肇星把多余的钱全部退回去了,这事儿才算过去。
所以现在钱其琛突然用这种方式纠正,李肇星真的不适应。
李肇星站在客厅里,不知道该说啥好。钱其琛看他这样,笑着摆了摆手,让他坐下说话。
李肇星坐下来,脑子还在转这个问题。钱老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纠正自己?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意思?
钱其琛给李肇星倒了杯茶,两个人开始聊天。从国际形势聊到外交部的工作,从过去的经历聊到未来的打算。
李肇星发现,钱其琛的精神状态很好。退休之后,他整个人看起来轻松了不少,说话的语气也比以前随和。
李肇星这次改口了,叫回了老钱。问他退休之后打算做啥。
钱其琛想了想,说想做的事多着呢。以前想看的书没时间看,现在可以好好看看了。还想把这些年的经历写下来,留个记录。
李肇星点点头。他知道钱其琛从来不记日记,这是年轻时搞地下党工作养成的习惯。现在退休了,确实应该把那些重要的事情写下来。
两个人聊了很久,从中午一直聊到下午。李肇星要走的时候,钱其琛送到门口。临走前,李肇星突然想起一件事。
04 1977年那个夏天的往事
李肇星想起来了。
1977年夏天,他第一次见钱其琛的时候,也犯过一次类似的错。
那时候李肇星刚从非洲回国,分配到外交部新闻司当翻译。第一天上班,同事带着他去见新闻司司长钱其琛。
李肇星紧张啊。他在非洲待了好几年,回国之后第一次进外交部的大楼,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外交高手钱其琛。
敲门进去之前,李肇星在走廊里深吸了好几口气,在心里把要说的话过了一遍又一遍。
推开门,看到钱其琛坐在办公桌后面,李肇星立刻挺直腰板说:钱司长好,我是李肇星,请多多关照!
话音刚落,办公室里的人都笑了。
李肇星当时以为是自己的山东口音闹的笑话,脸一下子就红了。
钱其琛站起来,走过来拍了拍李肇星的肩膀,告诉他外交部的人都叫老钱,不用这么正式。
那时候李肇星才知道,原来外交部的人私下里都管钱其琛叫老钱,从新闻司的普通干部到副司长,大家见了钱其琛都是老钱老钱地叫,只有在正式场合才叫钱司长或者钱部长。
这是钱其琛的风格,不摆架子,跟同事打成一片。
从那天起,李肇星也开始叫老钱。一叫就是26年。
这26年里,李肇星跟着钱其琛学了很多东西。
1983年,李肇星被派到非洲莱索托当临时代办。出发前,李肇星专门去找钱其琛请教。
钱其琛跟他谈了没多久,就说去非洲工作不容易,但也别太紧张。跟同事们搞好关系,大家一起好好干。
就这么几句话,但李肇星记了一辈子。
后来李肇星在莱索托工作的时候,遇到困难了,就想起钱其琛的话。跟同事们搞好关系,大家一起干。他按照这个办法去做,果然把工作做得挺好。
1985年,李肇星回国,当了外交部新闻司的副司长。后来又当上了外交部发言人,这个位子是钱其琛当年创立的。
钱其琛是新中国外交部的第一任正式发言人。
1982年3月26日,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发表讲话,攻击中国。外交部决定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
那时候外交部还没有专门的新闻发布会制度,连发布会的场地都没有,更别说发言人坐的椅子了。
钱其琛就站在现场,几十个外国记者围着他,听他发布了三句话。我们注意到了3月24日苏联勃列日涅夫主席在塔什干发表的关于中苏关系的讲话。我们坚决拒绝讲话中对中国的攻击。在中苏两国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我们重视的是苏联的实际行动。
李肇星就站在钱其琛身边当翻译。那三句话,李肇星一辈子都忘不了。
后来李肇星当上外交部发言人,钱其琛给他提了个建议。发言人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少说无可奉告。这句话解决不了问题,只能表明态度。
李肇星按照这个建议去做,当发言人那些年,他确实很少说无可奉告。
所以现在李肇星明白了,钱其琛今天说四个字说错三个,不只是在纠正称呼。
05 那堂最后的课
李肇星站在钱其琛家门口,突然想明白了一些事。
26年前,他第一次见钱其琛的时候,叫了声钱司长好,钱其琛告诉他大家都叫老钱,不用太正式。那是钱其琛在教他,在外交部工作,不要太拘谨,要跟同事打成一片。
26年后,他叫了声钱副总理好,钱其琛说四个字说错三个,这是在教他。人可以退休,职位可以卸下,但人不能被职位绑架。
钱其琛不是副总理了,他只是老钱。
这两次见面,一头一尾,教的都是同一个道理。不要被官职绑住,做人要本分。
李肇星想到这里,眼眶有点湿。
钱其琛送李肇星到门口,两个人握了握手。钱其琛说外交部就交给你了。好好干,别给国家丢脸。
李肇星点点头,说一定好好干。
李肇星开车离开的时候,回头看了一眼。钱其琛还站在门口,冲他挥手。
李肇星哪里知道,这是钱其琛一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这样纠正他。
2003年秋天,钱其琛闭门写书。他用了5个月时间,写完了20万字的《外交十记》。他希望通过这本书,把亲身经历的重大外交事件真实记录下来,避免国外不实版本混淆历史。
这本书写了中苏关系正常化、柬埔寨问题、海湾战争前的斡旋、跟印尼复交、同韩国建交、苏联解体、港澳回归等10件大事。每一件都是钱其琛亲身经历的重大外交事件。
钱其琛在书的序言里写,我从不记日记,这是年轻时7年地下党工作养成的习惯,不留片纸只字,一切只凭记忆。
这本书一出版,立刻引起轰动。钱其琛成为第一位退休后出版亲身经历回忆录的中国领导人。
有人问钱其琛为什么要写这本书。钱其琛说,有些事在国外有很多版本,如果不把真实情况讲出来,多年以后,那些不真实的东西就变成事实了。
出版社原本建议书名叫《钱其琛回忆录》,钱其琛拒绝了。他说自己喜欢《浮生六记》和《干校六记》,希望书名也平实一点,于是改成了《外交十记》。
钱其琛还特别要求,不要把自己的头像放在封面上。
这就是钱其琛的风格,淡泊名利,低调做人。
2004年,钱其琛把《外交十记》的版税全部捐了出来,在外交学院设立奖学金,专门资助那些品学兼优但家庭困难的学生。
李肇星听说这事,心里五味杂陈。他想起那天钱其琛说的四个字说错三个,想起钱其琛一生的为人处世。
职位再高,终有退下来的那天。但做人的品格,才是一辈子的事。
在担任外交部长期间,李肇星始终记得钱其琛的教导。不摆架子,跟同事打成一片。做事认真,每个细节都不能马虎。对外交往要有原则,但也要灵活。
2005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到关于军售问题。李肇星用了钱其琛教给他的智慧来回应。他说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我们不需要,实际上也没有那么多钱去买那么多价格高的、对我们没有什么用处的武器。
这种四两拨千斤的回答方式,正是当年钱其琛在外交场合常用的手法。
1991年,美国国务卿贝克访华,拿着一份所谓的关押名单要对中国施压。钱其琛不慌不忙地问,这份名单这么重要,那里面是否有吴建民?
贝克说没错,他就在名单里。
吴建民听到这话一脸茫然,他当时正在那儿陪着一同会谈呢,怎么莫名其妙被关押了?
贝克很显然意识到了自己出现了疏漏,又是尴尬又是狼狈。
李肇星就是通过这次意识到,外交场合面对复杂局面的时候,不一定非要面对面硬刚,还可以四两拨千斤,把优势掌握在手里。
2014年初,钱其琛的身体开始出现问题。他住进了北京医院,一住就是3年多。
李肇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医院看望钱其琛。但钱其琛的情况越来越不好,后来连话都说不出来了,也认不出人了。
每次去看望,李肇星心里都很难过。那个曾经在外交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那个教会他很多东西的老师,现在躺在病床上,连最基本的交流都做不到了。
2017年5月3日晚上,李肇星接到消息,钱其琛病危,正在抢救。
李肇星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他知道,这一天早晚会来,但当真的面对的时候,还是觉得措手不及。
5月9日晚上10点06分,钱其琛在北京医院去世,享年89岁。
李肇星接到消息的时候,正在家里看新闻。电话铃响了,对面传来沉重的声音说钱老走了。
李肇星握着电话的手在发抖。
他想起1977年夏天第一次见钱其琛的情景,想起1983年去非洲前钱其琛的叮嘱,想起那些年跟着钱其琛学到的东西,想起2003年春天那次见面。
想起钱其琛笑着说的那句话,四个字说错三个,我不是副总理了,还姓钱倒是对的。
那是钱其琛一生中唯一一次这样纠正李肇星,也是最后一次。
李肇星在悼念文章里写,钱老这句话,我记了一辈子。他不只是在纠正我的称呼,更是在教我最后一课。人可以退下来,但品格不能退。
2017年5月18日,八宝山举行钱其琛遗体告别仪式。习近平等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以及胡锦涛前往送别。
李肇星站在告别厅里,看着钱其琛的遗像,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那个叫了26年老钱的人,真的走了。
但钱其琛留下的那些教导,那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会一直留在李肇星心里,也会留在所有认识他的人心里。
职位是一时的,人品是一世的。这个道理,钱其琛用自己的一生诠释得清清楚楚。
史实来源:
新华社:《钱其琛同志逝世》,2017年5月10日
李肇星:《悼念钱其琛同志》,《人民日报》,2017年5月
钱其琛:《外交十记》,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中国新闻周刊》:《"外交教父"钱其琛:天生谈判家 桌上绵里藏针》,2017年5月18日
新京报:《钱其琛的两件外交"大事":谋和平,交朋友》,2017年5月11日
外交部前官员回忆文章汇编
沈国放(钱其琛前秘书)回忆资料
配资114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