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米兰门窗“理想的房子”成都站 研讨会
当建筑
不再只是遮风挡雨的容器
当空间
成为情感与生活的诗意载体
关于「理想的房子」的探讨
便有了意义和温度
2025年7月30日理想家设计大赛本年度的第二站活动——理想的房子·理想家设计大赛2025城市研讨会在成都·安白设计事务所如期举行,并得以圆满落幕!
理想家设计大赛“成都站”
展开剩余92%本次活动以“理想的房子”为主题,举办了一场聚焦成都本地设计力量的城市研讨会。这次盛会邀请设计师、品牌方深入探讨理想人居空间的独特魅力和内在特点,共同描绘人居设计的理想未来,开启一场关于设计与美学的灵魂碰撞!
理想的房子·理想家设计大赛2025城市研讨会(成都站)合照
活动伊始,广州设计周CEO助理兼品牌渠道资源官贺伟强先生对「理想家设计大赛」进行了全面阐述。该大赛已面向全国设计师启动作品征集,并特别向成都设计力量发出参评邀请。未来,大赛成果将致力推向国际舞台,展示中国关于理想人居的创想与实践。
广州设计周CEO助理兼品牌渠道资源官贺伟强先生
值得被歌颂的理想家战略合作品牌圣米兰门窗董事长王国威先生致开场辞,他表示成都是传统与创新交融的理想之地,与此次理想的房子·理想家设计大赛主题高度契合。王董呼吁敢想敢行动的设计师踊跃参赛,并期望通过大赛加深与设计师的交流,共同探索未来人居趋势,以设计洞察赋能用户理想生活。他强调圣米兰未来将持续深耕设计师渠道,通过大赛、交流合作等形式,以设计力驱动产品创新,致力于打造个性化建筑外立面铝系统方案,实现设计、制造与用户需求的深度共鸣。
圣米兰门窗董事长王国威先生
圣米兰门窗副总经理高志国先生强调圣米兰门窗以"共筑理想生活"为使命,专注建筑外立面铝系统解决方案,从木窗到断桥铝的四次技术变革中创新突破,整合德国进口五金,实现防台风、防噪音等八重防护;依托全自动CNC车间、36道工艺及严苛质检体系,确保质量第一,产品覆盖六大应用场景,并通过成都地区气候适配案例,以微正压设计、智能通风器满足全地域需求,最终连接设计师、代理商与消费者,共创个性化理想的家。
圣米兰门窗副总经理高志国先生
圣米兰门窗品牌总监黄涌娟女士表示圣米兰门窗立足佛山智造根基,持续输出"高颜值、高质量、高服务"的建筑外立面解决方案。圣米兰门窗以六大生态板块赋能青年设计师:从战略合伙人专属定制服务、设计研讨活动、全球主题游学,到清华美院课程与国际奖项申报,联动200+媒体矩阵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生态圈,让每位创作者与理想双向奔赴!
圣米兰门窗品牌总监黄涌娟女士
7月30日的成都站研讨会以“共筑理想生活”为脉络,在成都·安白设计事务所正式开启,本场城市研讨会由GIA广州设计周资源伙伴联盟成都分站主理人戴茂先生对话主持,与来自成都本地的安白筑造 创始人&设计总监 龚勤、安白筑造 合伙人&设计总监 刘文平、润舍纳图 创始人&设计总监 李雪、姚晓冰设计事务所 创始人&设计总监 姚晓冰、东芳珈芸 创始人&设计总监 冯珍、妙棋物语 设计主理人 胡顺、亦舍设计 创始人&设计总监 廖丁樱、了意设计 创始人&设计总监 郑颖、弗兰克设计 创始人&设计总监 朱平波、BLANDI设计 创始人&设计总监 刘易霖、七间设计 创始人&设计总监 陈欢、SDD杉德悦空间建筑设计事务所 创始人&设计总监 陶红杉、YDS野朴设计公司 创始人&设计总监 曾超、洵美空间设计 创始人&设计总监 陈彦、ANY安颐设计事务所 创始人&设计总监 张琳、汇界空间设计事务所 设计总监 耿可佩等30余位设计师,及圣米兰门窗核心团队共同构建思想磁场,一同展开关于理想的房子的观点分享及问题讨论。
在对话交流环节,各位讲话人围绕“理想的房子”等相关内容展开了丰富且深入的探讨。安白筑造创始人&设计总监龚勤先生以他幼时对房子的记忆展开分享,提出了一个深刻洞见:“没有理想的房子,只有理想的人”。在他看来,一所房子能否成为“理想居所”,其核心在于它能否赋予居住者深度的放松感、安心的庇护所体验,以及足以令人沉浸其中的氛围。他将房子的本质价值归结于人通过使用和体验在其中获得的精神满足。
润舍纳图创始人&设计总监李雪女士以“理想主义实践者”自居,主张理想的房子应兼顾物理功能与精神滋养。设计师需深挖居住者生活愿景,通过安全环保的基础设计解决物理需求,再以“不完美的完美”理念创造启发性的精神空间——如用灯光、动线、五感体验引导居住者慢下来感受生活,让房子成为“开出药方的治愈容器”,激活人对美好的感知力。
YDS野朴设计公司创始人&设计总监曾超先生认为,设计“理想的房子”是一个充满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非高大上的艺术追求。他强调,设计师需要处理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如房屋漏水等结构缺陷,并利用新材料来提升建筑质量。理想的房子应注重实用性和耐用性,而非追求完美,因为室内设计中客户主导性强,设计师需以专业经验帮助客户规避常见陷阱。
妙棋物语设计主理人胡顺先生通过个人经历说明,理想的房子应具备情绪转换和情感连接的功能,帮助居住者释放压力并改善关系。他认为,尽管技术层面已很成熟,但房子的核心在于提供私密空间和情感支持,而非单纯的技术堆砌,从而让居住环境成为家庭和谐的催化剂。
洵美空间设计创始人&设计总监陈彦女士强调,理想的房子不在于价格或规模,而在于与谁共度生活,它应是心灵的归宿和舒适的避风港。设计师的角色是将客户能力范围内的房子改造为理想居所,通过专业设计使其舒适宜居,让居住者无论在外奔波多久都渴望回家,重点在于人而非房产本身的价值。
七间设计创始人&设计总监陈欢先生从家庭场景切入,指出理想房子需平衡成员需求。他认为设计师核心任务是解决室内功能问题,通过有效沟通梳理客户未言明的诉求,并预见未来变化,赋予空间“可生长性”。同时强调审美拔高的重要性:在满足功能基础上提升艺术性,才能逼近真正的理想状态。
亦舍设计创始人&设计总监廖丁樱女士用“拧巴”形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客户和设计师都追求完美房子,但现实总有不足。作为设计师,她虽常感疲惫却坚持热爱,因为尽管没有真正的“理想房子”,她仍相信其存在并以此激励自己。总结来说,理想的房子是一种信念,它让设计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保持对美好的向往。
东芳珈芸创始人&设计总监冯珍女士从个人经历出发,指出理想的房子可脱离时间、空间维度和尺度限制,但绝不能脱离人、生活和爱。她认为,设计时应聚焦居住者的生活方式、情感需求,通过了解客户来创造实用且温馨的空间,让房子成为生活的真实映射。
BLANDI设计创始人&设计总监刘易霖先生认为“理想房子”本质上是一个流动的概念,是一个“永在追而不可得”的“下一套房子”。因为人的需求、生活方式和家庭成员状态都在随时间不断变化,任何当下完美设计的房子在回望时总会发现缺憾。因此设计师不应追求炫技或完美作品,而是解决客户当下需求,像“谈恋爱”一样与客户合作,打造适合其当前生活的空间。关键在于房子与人的关系,而非固定标准,因为“变”是唯一不变的主题。
ANY安颐设计事务所创始人&设计总监张琳女士将理想的房子视作灵魂的庇护所,提供疗愈和自我表达的空间,是空间结构与情感的深度对话。作为80后,她展望未来科技可能实现“回到过去又走向未来”的理想居所,但当下设计师需专注创造滋养灵魂的环境,让房子超越遮风挡雨的功能,成为精神家园。
SDD杉德悦空间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设计总监陶红衫先生认为“理想的房子”是动态变化的,从童年渴望楼房到成年追求别墅,每个生活阶段都有不同的理想目标。作为设计师,关键在于能否用自身经验承载客户当前阶段的理想空间。他强调设计师需保持真实——若能力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应坦诚拒绝而非勉强承诺。最终落脚于设计工作室的初心:交出经得起甲方检验的作品,并在行业浮华中坚守自我。
弗兰克设计创始人&设计总监朱平波先生提出理想房子与人生阶段强相关:工薪阶层求遮风避雨,精英阶层向往观景大平层,富豪追寻山林别墅,而顶级财富群体最终回归质朴。这种循环揭示理想本质是“求而不得的向往”,但设计大赛的价值在于突破现实限制,用图纸表达未来家的可能性,为行业提供前瞻视野。
本次成都站研讨会围绕「理想的房子」展开深度探讨,在成都这座创新与人文交融的天府之城,理想人居的答案需要本地设计师以敢想敢行动的态度,通过人、城、居的深度连接来书写。所有的讨论始终指向同一个破局点——让每一寸空间设计承载的在地智慧,都成为通往个性生活的密钥。
渐进尾声,全场合影的快门声落下,理想家设计大赛2025城市研讨会成都站正式收官。但关于“理想的房子”的探索才刚刚开始——它始于设计师的创想,成于品牌的技术支撑,最终将落位于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圣米兰门窗
这场成都之约
既是对理想人居的深度解构
也是对未来设计的热情邀约
下一站
理想家设计大赛将带着这些思考继续前行
让更多关于“家”的美好想象
在现实中生根发芽
发布于:广东省配资114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