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了,世界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中东,但这次的感觉,似乎比十年前还要冷。
“对以色列摩萨德间谍巴巴克·沙赫巴齐,执行绞刑。”消息从德黑兰传出时,没有多余的修饰,每个字都像冰块一样砸在地上。这可不是什么外交辞令,这是伊朗对联合国重启制裁最直接、最血腥的回应。就在前一天,由英法德“三驾马车”主导的制裁大戏刚刚在纽约落幕,他们指责伊朗违反了伊核协议,轻飘飘地说着“这并非外交的终结”,劝伊朗不要“升级局势”。
可德黑兰显然没打算听这些场面话。他们用一条人命,给以色列和整个西方世界画下了一条清晰的红线。这个叫沙赫巴齐的间谍,据说已经在伊朗的电信和军事系统里潜伏了很久,搞到了不少敏感情报。伊朗最高法院的判决走完了所有法律程序,然后在制裁恢复的第一天,就把结果公之于众。这动作快得让人咋舌,根本没给外界留下反应和斡旋的时间。
其实,这盘棋早就没法好好下了。自从2018年美国单方面撕毁协议后,所谓的伊核协议就已经名存实亡。这些年,伊朗的核设施隔三差五就出点“意外”,不是网络被攻击,就是关键的科学家在街头被暗杀。背后是谁干的,大家心里都有数。伊朗忍了很久,这次制裁,就像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既然你们不讲规矩,那我也没必要再装斯文。
当然,中国和俄罗斯试图在安理会里为伊朗争取一点空间,提了个延长制裁豁免的草案,结果呢?四票赞成,九票反对,两票弃权。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这点努力显得有些苍白。制裁,就这么自动恢复了。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的回应听起来很硬气,说制裁“不会让天塌下来”,伊朗早就做好了准备。他把宝押在了邻国合作和金砖国家身上,希望通过这些渠道对冲西方的经济封锁。能源出口受阻,金融系统被卡,普通老百姓的日子肯定会更难过,这一点谁都明白。但这个国家在过去几十年的封锁里都挺过来了,骨子里的韧性还在。
不过,强硬归强硬,伊朗也没把话说死。佩泽希齐扬强调,暂时不会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这算是一个小小的让步,或者说,是一个信号,告诉世界他们还没打算彻底掀桌子,还想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支持。伊朗外交部、军方也在密集发声,一边展示肌肉,说国防系统已经升级,谁敢动手就果断反击;一边也强调会继续通过外交渠道解决问题。
这就像一个被逼到墙角的人,一手拿着刀,一手还留着谈判的电话。信任早就没了,伊核协议的文本恐怕早已蒙尘。西方指责伊朗不配合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检查,限制核查员,还偷偷提高铀库存。伊朗则反唇相讥,说你们自己先撕毁协议,还暗地里搞破坏,现在凭什么要求我单方面遵守承诺?
所以,处决一个间谍,就成了这轮博弈中最具象征意义的一步棋。它既是对以色列情报网的一次沉重打击,也是对美国和欧洲的一次示威。意思很明确:你们的制裁尽管来,但我手里的牌,也绝对不止一张。中东这片土地,似乎又回到了那个熟悉的、火药味十足的循环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平静的日子,恐怕是越来越远了。
配资114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