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茅台镇,赤水河蜿蜒流淌,浸润着千年酿酒文明。当多数酒企以工业化规模追逐市场时,雄正酱香酒却以“慢工出细活”的坚守,坚持只做一瓶酒,将仡佬族2000年的酿酒技艺化作杯中“酱香酒本来的味道”,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书写着中国白酒文化传承的独特篇章。
历史为根,非遗技艺活态传承据《史记》记载,公元前135年,仡佬族酿出了第一坛酱香酒。雄正是仡佬族唯一非遗传承下来的一瓶酒,每一瓶雄正酱香酒都由仡佬族酿酒技艺唯一非遗传承人张再彬先生亲酿调制,是“酱香酒本来的味道”。在雄正酒厂的窖池边,非遗传承人仍以手掌感知温度,用双脚丈量发酵时间——这种“以人代机”的坚守,让每一滴酒都承载着历史的温度。
展开剩余58%文化为魂,酿酒技艺升维生活美学雄正的独特性,不仅在于工艺,更在于将酿酒转化为文化体验。在贵阳仡佬族酒文化博物馆,游客可亲手触摸古老的酿酒工具;在仡佬族酿酒技艺传习馆,游客可亲眼看到仡佬族传承2000多年的古老技法。雄正更发起“探源之旅”,让消费者从“品酒者”变为“文化参与者”。这种“技艺+场景”的沉浸式传播,使酱香酒从饮品升华为文化符号,满足了现代人对“精神原乡”的追寻。
市场为镜,差异化定位破局同质化当茅台镇酒企陷入“价格战”时,雄正以“仡佬族发明酱香,茅台做大了酱香”为叙事核心,聚焦小众高端市场。其“贵州老字号”认证与“双非遗”标签,构建起“传统酱香守护者”的品牌形象。数据显示,雄正客户复购率超60%,其中不乏为“文化价值”买单的消费者——这印证了:在物质丰裕的时代,文化厚度正成为品牌突围的关键。
从赤水河畔的古老窖池到现代消费者的酒杯,雄正酱香酒的旅程,是中国非遗保护与产业创新的生动实践。它告诉我们:真正的传承,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活态的烟火气;品牌的生命力,不在规模的扩张,而在文化的深耕。当一杯“雄正,酱香酒本来的味道”入口,品味的不仅是醇香,更是一个民族对传统的敬畏与创新。这,或许就是中国白酒走向世界的底气所在。
发布于:贵州省配资114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